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时间,武大郎四个人之间的关系
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时间,武大郎四个人之间的关系?
1.三个男人都喜欢潘金莲,程度难分上下。
2.潘金莲优先喜欢武松,而后是西门庆,不喜欢武大郎。
3.因为武大郎的存在,武松和潘金莲都不能在一起,因为“礼义廉耻”与“法律”。
4.西门庆取“情”,杀武大郎;武松取“义”拒潘金莲,取“道”杀西门庆。所以二者皆有所得,而真正的悲剧人物其实是武大郎与潘金莲。但武大郎得到了同情,而潘金莲却万人唾骂,是悲剧中的悲剧。
潘金莲和西门庆武二郎武大郎这四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?
在《水浒传》里,潘金莲是天下第一淫妇的形象。潘金莲原本是清河县武家那村盘裁缝的女儿,先是在王招宣府侍候招宣太太什么的,因此学了一手的好琵琶,还识得了字,据说是能写相思之类的词。好景不长,王招宣死了,潘金莲被转卖给本县张大户家。那个张大户老也老了,却是个不正经的货,经常骚扰年轻美貌的潘金莲,潘金莲执意不从,惹恼了张大户,张大户一分钱不要,还倒赔嫁妆,把潘金莲嫁给了奇丑无比的武大郎。由此可见,潘金莲和武大郎乃夫妻关系,因为一个美艳如花,一个奇丑无比,若说和谐,那是万万不可能的,所以,两个人也就是凑合着过日子。
武二郎是武大郎的同胞兄弟,长得高高大大,一表人才,武功盖世无双,连凶猛的老虎都打得,更别说人世间的人了。因为武二郎是武大郎的兄弟,所以,潘金莲就成了武二郎的嫂嫂,而且是极为爱慕小叔子的嫂嫂,毕竟和武大郎相比,武二郎要雄壮许多。然而,人是将天伦的,特别是像武松那样的盖世英雄,其能行猪狗之事?所以,在武松眼里,潘金莲不是美人,而是亲嫂嫂。基于此,潘金莲和武二郎是叔嫂关系,且是嫂有意叔无心最终互恨相杀这样的关系。
西门庆是清河县的大财主。西门庆的父亲就是卖中药材的,老来得子,只有西门庆一个儿子,惯性了个坏,一天到晚就是个沾花惹草、吃喝嫖赌,因一个偶然的机会,得意一遇潘金莲。风流成性的西门庆遇到了满腹牢骚的潘金莲,再加上最好唔系着公鸡下蛋的老王婆,潘金莲和西门庆就被老王婆给撮合成奸夫淫妇了。可见,潘金莲和西门庆是相互欣赏互相爱慕最终通奸的坏男女关系。
仅把这四人从《水浒传》里拿出来,就可以写一本厚重的书;果然,后来就有了兰陵笑笑生的《金瓶梅》。
水浒中潘金莲遇到了裴如海?
《水浒传》中,潘金莲遇到了裴如海,武大郎的下场还是被毒死了。倒是宋江为他报了血仇。
一、潘金莲遇到了裴如海,武大郎被王婆伙同裴如海、潘金莲毒死了。裴如海在蓟州报恩寺做和尚,不甚安分。
裴如海不安分的原因挺简单。施耐庵说他是色中饿鬼,专一思念女人。白日里诵经倒是可以忍耐,黑夜里冷冷的被窝里,好不凄清。
这一日,裴如海身上收拾得很是光鲜,背着褡裢,敲着木鱼,外出化缘。说是化缘,其实是设法勾搭女人。
裴如海夜住晓行来到阳谷县,走在大街上,忽然一根木棍从天而降,砸在了他的光头上,砸得火星直冒。
裴如海抬头一看,原来是街边房子二楼上一年少娘子失了杈杆,正好掉在他的光头上。
裴如海定睛一看,那女子犹如海棠初露,美貌非常。裴如海顿时呆了。
楼上的女子失手掉了杈杆,砸在了下面一个油光光的脑袋上,觉得好笑。忽见那人抬起头来,却原来眉清目秀,齿白唇红,好一个俊俏的和尚!
那女子顿时心里一动,满面潮红。
那女子正是潘金莲。
潘金莲与裴如海四目相对,正好似前世知己再见,今生冤家重逢。二人恨不得立时相拥相抱。
不远处茶馆的王婆靠在自家门边嗑瓜子,一见潘金莲与裴如海的情状。扯开嗓子叫了一声:“兀那和尚吃杯茶不?”
潘金莲慌忙缩回屋里,裴如海失魂落魄地走到了王婆家里。
王婆看那和尚身上褡裢很是沉重,知道是个有钱的出家人。便续上一杯香茶,摆上几碟点心,请和尚坐地。
裴如海手里捧着杯子,眼睛不时偷偷盯着潘金莲家的窗户。
王婆笑着说:“和尚,你看那小娘子长得如何?”
裴如海扑通一声双膝跪地:“妈妈做成小僧则个!小僧必有厚报!”
王婆说:“你想与她做长久夫妻还是露水夫妻?”
裴如海说:“小僧颇有资财。若是能娶得这位娘子,妈妈便是我重生父母,再造爹娘!小僧情愿还俗,奉养妈妈!”
没有武松,王婆更是肆无忌惮。
王婆耍弄小说《水浒传》中伙同西门庆、潘金莲的手段,同样毒死了武大郎。
二、潘金莲遇到了裴如海,武大郎被毒死后,宋江为他报了血仇。武大郎死后,裴如海把身边积年的宝贝佛牙送给了知县大老爷。别小看那佛牙,那可是价值万贯的古董。
裴如海本是富家子弟出身,得到了潘金莲这个世间少有的美人。他把蓟州家里和报恩寺里的珍珠宝贝都拿到了阳谷县,还俗做了团团富家翁。要明媒正娶潘金莲。
武大郎死得蹊跷,蓟州的和尚要占他的老婆潘金莲为己有,一县人都惊动了。但有知县大老爷做主,裴如海反倒成了阳谷县一霸。人们敢怒不敢言。倒是宋江为武大郎报了血仇。
宋江受了九天玄女的三卷天书,走出还道村,忽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,分不清东西南北。急慌慌乱走,一走走到阳谷县城。正逢王婆和郓哥揪作一团,正在打架。
原来阳谷县卖脆梨的郓哥与武大郎最是要好,时常相跟着在大街上叫卖。一个喊“炊饼~~”,一个喊“脆梨~~”。
武大郎被毒死,郓哥心中最是不忿!
这一天郓哥路过王婆家门口,看到裴如海带了花红彩礼来叫王婆做媒,择日与潘金莲成亲。郓哥不禁怒气勃发,大叫一声:“老虔婆,好不要脸!”王婆一把拽住郓哥,老大耳刮子打去。郓哥低下头,一头把王婆顶在墙壁上脱身不得。
谁料想裴如海突然走近前来,飞起一脚正中郓哥背心。裴如海这一脚踹得结实,郓哥眼前一黑,口中鲜血一喷,往后便倒。王婆上前又兜胸踩踏了郓哥一脚。
两旁的街坊四邻形同看客,无人敢管。
忽然一个黑矮汉子,大喝一声:“青天白日,朗朗乾坤,杀人可恕,情理难容!”扑上前去一手拨开王婆,一手拽住裴如海。
这汉子正是郓城县宋江。
裴如海看这不起眼的黑矮汉子不知死活,竟然敢于出头。不禁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。腰胯里掣出一把尖刀,狠劲一刀,刺向宋江肋下。
宋江并非武功高手,但毕竟做过孔明、孔亮的师父,也是武林中人物。
见这裴如海竟然公然持刀行凶,宋江顺势左手揽住裴如海持刀的臂弯,右手抵住裴如海手上的刀把顶部,往前一推。裴如海手上的尖刀反转刀尖,刺进了自己的左胸,顿时往后一倒,死于非命。
三、潘金莲遇到了裴如海,武大郎的下场还是被毒死了。潘金莲做了宋江的外室。宋江杀了裴如海,王婆一把拽住宋江,一手拉着潘金莲到县衙首告。
知县听说出了人命官司,立即升堂审理。
知县惊堂木一拍:“杀人者何许人也?”宋江说:“小可郓城县宋江便是。”
知县是文官,不明江湖典故。潘金莲却是暗吃一惊:“往日里曾听叔叔武二郎说起,江湖上有个’及时雨宋江’,扶危济困很是了得!”
潘金莲偷眼一看,宋江虽然黑矮,但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,另有一番气象。
潘金莲心想,裴如海已死,若能嫁得此人为妻,却也不枉此生!
知县一声断喝:“大胆宋江,何故青天白日公然杀人害命?从实招来!”
宋江来不及开口,潘金莲说道:“启禀大老爷,裴如海踢死奴家夫君武大郎,今日带花红彩礼叫王婆为媒,意欲强娶奴家!被郓哥搅散,裴如海伙同王婆,戕杀郓哥,是这位宋大哥打抱不平,误杀裴如海。”
王婆大吃一惊,她带潘金莲前来,本是作原告,不明白潘金莲为何突然反口。
宋江听了潘金莲的话,偷眼对潘金莲一看,心想:“好一个花容月貌的娘子!莫非是还道村九天玄女娘娘座下仙子来临?”潘金莲知道宋江正在观看自己,不禁脸上一红,更加增添几分娇媚之态!
宋江禁不住心猿意马,一时竟看得呆了。
正当宋江和潘金莲二人眉目传情之时,突然一人撞进公堂,大喝一声:“神行太保戴宗在此,晁天王率领梁山泊全伙人马,即刻杀到阳谷县。阳谷县放了我家哥哥宋公明,万事全休。否则,不论男女老幼,玉石俱焚!”
知县侧耳一听,外面人喊马嘶,杀声震天。想来定是梁山泊人马来到。知县慌忙下令当场释放宋江,自己撒腿便跑,躲进后堂,浑身发抖。
这时,宋江与潘金莲已经拥抱在一起。潘金莲说:“宋大哥带了奴家同去,奴家愿意服侍哥哥终生!”
宋江杀阎婆惜,其实并非为了什么招文袋。身负武功的男子,要从阎婆惜一个柔弱女子手中夺回一个招文袋,无非举手之劳而已。宋江杀阎婆惜,是因为阎婆惜偷了张文远。
宋江见自己怀里的潘金莲,比之阎婆惜美貌何止十倍百倍?竟然主动委身自己,早已浑身骨头都酥了。
于是潘金莲跟随宋江到了梁山泊,代替武松坐了第十四把交椅,绰号“天淫星”。
水浒传中的西门庆是被谁杀死的?
武松斗杀西门庆。
潘金莲见武松相貌英俊,即露爱慕之情。某日,武松将进京公干,回家来与哥哥告别。潘金莲乘机向武松挑逗,武松为人光明磊落,见状严辞呵斥,潘金莲恼羞成怒,将武松逐出门外。不多时,武大回来,武松嘱咐哥哥,等他走后,要多在家少外出,嫂嫂有什么言语也要忍耐,等他回来再作计较。一日,潘金莲挑帘失手,将竹竿打在西门庆头上。西门庆乃是阳谷县的恶霸,见潘金莲娇娆动人,就与西邻王婆定计勾引。不久,事被小贩恽哥得知,告知武大,武大赶至王婆家,西门庆反将武大踢伤,又将武大毒死,并仗势吩咐殓尸的何九叔,将武大尸首焚化灭迹。武松公干回来,看出破绽,特备水酒邀请众亲邻问讯,追出了真情,向官衙告状。可是县官受了西门庆贿赂,反打了他40大板。武松义愤填膺,赶至狮子楼将西门庆杀死, 回家又杀了潘金莲,报了兄仇。
如果潘金莲开窗户没有砸到西门庆?
《水浒传》书中描写,潘金莲开窗户时,不小心支窗户的木棍落在街上,正好砸在从此路过西门庆的头上。
潘金莲急忙向西门庆道歉,从此二人相识勾搭成奸。潘金莲和西门庆为了达到长期厮守的目的,合谋害死了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。
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得知事情真相后,一怒之下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。
问题来了,假如潘金莲开窗户,棍子没有砸到西门庆身上,是不是武松就不会走上犯罪道路?
这是一个典型的倒推“因果”问题,任何事情都是先有“因”后有“果”,我们不能从“果”倒推“因”。
这就好比是说如果潘金莲不嫁给武大郎,潘金莲和谁通奸都和武松没有任何关联,也就谈不上杀潘金莲这事了,那么,你能保证武松就不会走向犯罪道路吗?
换言之,武松走上犯罪道路也不是潘金莲一个人所造成的,完全是武松平时的行为和思想所决定。
外因只是一种助力,是一种加速剂。
武松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渠道来惩罚潘金莲和西门庆,毕竟这是官府份内的事。
有人说了由于官府黑暗腐败,恶人得不到惩罚,所以武松才铤而走险,动用个人力量来铲除邪恶。
其实这是一面之词,大宋朝每年的刑事案件很多,像武松这样动用私刑的人并不多。
说来说去还是个人的修养和平时的行为积累所造成的。武松不学法不守法,凌驾法律之上,所以才铤而走险。
试想武松如果是一个白面书生,他有能力和胆量去杀西门庆和潘金莲吗?也就是说,没有潘金莲,武松照样会走向犯罪道路,也可以这样说,即便没有西门庆,潘金莲一定会找“东门庆“或者“南门庆”。
事实确也如此,武松在押解和坐牢过程中就犯了许多大案,是贼迟早会成为强盗,这是一个必然结果。
之前有个段子就说了这件事的经过:假如潘金莲开窗户时,支窗户的棍子没有砸在西门庆的头上,潘金莲也就不会认识西门庆,也就不会和他通奸,也就不会杀武大郎,武松也就不会杀潘金莲,武松也就不会犯罪上梁山。
武松不上梁山,也就不会在后来单臂擒方腊,方腊造反就会成功,方腊就会推翻宋朝建立新朝,历史的走向就会随之改变。
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元朝和明朝,清朝也就不会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,中国就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,也许会超过美国。
所以潘金莲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。“潘金莲还我美好幸福的生活!”。这个推论是不是很可笑?
我们可以横向比较一下,明朝李自成造反是因为吃不饱,穿不暖,根本无法活下去,是社会环境所迫。
不能归结于李自成失去了驿卒这份工作,崇祯皇帝裁撤的不仅仅只是李自成的工作,可以说是千千万万这样的驿卒,为什么别人能活下去?
常言道:“风起于清萍之末”,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,蝴蝶效应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一种必然结果。这就好比是“雪崩时,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”。
就拿潘金莲来说,如果她是一个安分守己、贤良淑德的女人,没有红杏出墙的想法,即便砸到西门庆,认识西门庆也不会发生苟且之事。
这是由本人品质所决定的,外因只是一个因素而已。
推而广之,武松走向犯罪道路也并非偶然,完全是他不守法不学法,以为自己的拳头硬就可以解决一切的想法所致。
综上所述,我认为所有的犯罪分子不能诿过于人,还得从自身找原因,潘金莲如此,武松也如此。
文/秉烛读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