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震烈度,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呢
抗震烈度,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呢?
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10%的地震烈度,只与地点有关,与其它因素无关。
抗震等级: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,按“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”,根据烈度、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,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。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,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,以表示其很严重、严重、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。在我国建筑业中,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。
对于框架结构,(丙类建筑直接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)
当设防烈度为6度时,高度≤30m时抗震等级采用四级,高度>30m时抗震等级采用三级;
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,高度≤30m时抗震等级采用三级,高度>30m时抗震等级采用二级;
当设防烈度为8度时,高度≤30m时抗震等级采用二级,高度>30m时抗震等级采用一级;
当设防烈度为9度时,抗震等级采用一级。
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?
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概念不同,不能互画等号。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:
1、抗震等级: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,按“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”,根据烈度、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,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。
2、地震烈度: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、地质和历史资料,经科学勘查和验证,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,是地域概念。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、乙、丁类建筑,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。
3、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,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:小地震3级,有感地震3-4.5级,中强地震4.5-6级,强烈地震6-7级,大地震7-8级,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。扩展资料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。判断烈度的大小,是根据人的感觉、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、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。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:地震等级、震源深度、震中距离、土壤和地质条件、建筑物的性能、震源机制、地貌和地下水等。例如,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震级越高,烈度也越大。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,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,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。
抗震设防烈度6度表示抗震等级几级?
抗震设防烈度6度表示抗震等级8级
国家在建筑物抗震设计当中,明确提出抗震设防的原则:“小震不坏,中震可修,大震不倒。”也就是说,6度设防的工程项目,假如地震烈度为5度以下(含5度),
抗震烈度是什么意思?
1.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,不可互相混淆。
2.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,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,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。
3.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,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。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,如果震源越浅,震中距越短,则烈度一般就越高。同样,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,土壤结构是否坚实,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,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4.烈度分1-12度。
5.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: 弱 震: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; 有感地震: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、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; 中 强 震:震级大于⒋5级,小于6级的地震; 强 震: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。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。
抗震设防烈度6度是什么标准?
抗震设防烈度6度是指地震加速度超过0.4g的地震,即最大动力荷载为9倍重力的地震。它的要求是: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,以便保持建筑物的完整性,使其能够承受大地震时的冲击力,并尽可能减少结构损坏,保证人员安全。在此标准之上,建筑物的结构必须采用抗震设计,包括选用合适的材料、采用良好的工艺技术、科学准确的设计等。